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免费小说网 www.xiaoshuotxt.cc,红顶商人胡雪岩(胡雪岩全传)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样会说话。”他正一正脸色说:“我特为谈我的心境,是想告诉你的一句话;此刻我的想法变过了。”“怎么变法?”

    “人还是要有感情的。就为它受罪,为它死——。”一句话未完,一只又软又暖的手掩在他口上:“什么话不好说;说这些没轻重的话!”

    “好,不说,不说。你懂我的意思就可以了。”胡雪岩问道:“你刚才好象在想心事?何妨跟我谈谈。”“要谈的话很多。现在这样子,你没心思听,我也没心思说,一切都不必急,等你病养好了再说。”

    “我的病一时养不好的。好在是——。”他想说“好在是死不了的”;只为她忌讳说“死”所以猛然咽住;停了一下又说:“一两天我就想回上海。”

    “那怎么行?”

    “没有什么不行。在宁波,消息不灵,又没有事好做;好人都要闷出病来,怎么会养得好病?”

    “那是没有办法的事。你刚刚才有点好,数九寒天冒海风上路,万一病势反复;在汪洋大海里,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那就是两条人命。”“怎么呢?”

    “你不想想,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,我除了跳海,还有什么路好走?”

    是这样生死相共的情分,胡雪岩再也不忍拂她的意了。但是,他自己想想,只要饮食当心,加上阿巧姐细心照料,实在无大关碍。不过,若非医生同意,不但不能塞阿巧姐的嘴,只怕萧家骥也未见得答应。

    因此,他决定嘱咐萧家骥私下向医生探问。但始终找不到机会;因为阿巧姐自起床以后,几乎就不曾离开过他——天又下雪了,萧家骥劝她就在屋子里“做市”;就着一只熊熊然的炭盆,煎药煮粥做菜,都在那间屋里。胡雪岩倒觉得热闹有趣,用杭州的谚语笑她是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;但也因此,虽萧家骥就在眼前,却无从说两句私话。

    不过,也不算白耗功夫。萧家骥一面帮阿巧姐做“下手”帮她料理饭食,一面将这几天的情形都告诉了胡雪岩。据说黄呈忠、范汝增跟英国领事夏福礼的谈判很顺利,答应尽力保护外侨;有两名长毛侵袭英国教士,已经抓来“正法”而且还布告安民,准老百姓在四门以外做生意;宁波的市面,大致已经恢复了。

    “得力的是我们的那批米。民以食为天,粮食不起恐慌,人心就容易安定。”萧家骥劝慰似地说:“胡先生,你也可以稍稍弥补遗憾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阴功积德的好事。”阿巧姐接口说道:“就看这件好事,老太太就一定会有菩萨保佑,逢凶化吉,遇难成祥。”

    胡雪岩不作声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悲;没有什么适当的话好表达他的复杂的心情。

    “有句要紧话要告诉胡先生,那笔米价,大记的人问我怎么算法?是卖了拆帐、还是作价给他们?我说米先领了去,怎样算法,要问了你才能定规;如果他们不肯答应,我作不了主,米只好原船运回。大记答应照我的办法;现在要问胡先生了。照我看,拆算比较合算!”

    “不!”胡雪岩断然答道:“我不要钱。”

    那末要什么呢?胡雪岩要的是米;要的是运粮的船,只等杭州一旦克复,三天以内就要。他的用意是很容易明白;等杭州从长毛手里夺了回来,必定饿殍载途,灾民满城,那时所需要的就是米。

    “何必这么做?”萧家骥劝他;“胡先生,在商言商,你的算盘是大家佩服的,这样做法,不等于将本钱‘搁煞’在那里。而况杭州克复,遥遥无期。”

    “不见得。气运要转的。”胡雪岩显得有些激动“长毛搞的这一套,翻覆无常,我看他们不会久了。三、五年的功夫,就要完蛋。”

    “三、五年是多少辰光,利上盘利,一担米变成两三担米;你就为杭州百姓,也该盘算盘算。”

    “话不错!”胡雪岩又比较平静了“我有我的想法,第一、我始终没有绝望,也许援兵会到,杭州城可以不破,如果粮道可以打通,我立刻就要运米去接济,那时候万一不凑手,岂不误了大事;第二、倘或杭州真的失守,留着米在那里,等克复以后,随时可以启运——这是一种自己安慰自己的希望;说穿了,是自己骗自己,总算我对杭州也尽到心了。”“这也有道理,我就跟大记去交涉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忙。”胡雪岩问道:“医生啥时光来?”“每天都是中饭以后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早点吃饭;吃完了她好收拾。”胡雪岩又问阿巧姐“等会医生来了,你要不要回避?”

    虽然女眷不见男客,但对医生却是例外,不一定要回避;只是他问这句话,就有让她回避的意思,阿巧姐当然明白,顺着他的心意答道:“我在屏风后面听好了。”

    胡雪岩是知道她会回避,有意这样问她;不过她藏在屏风后面听,调虎不能离山,在自己等于不回避,还要另动脑筋。这也简单得很,他先请萧家骥替他写信,占住了他的手;然后说想吃点甜汤,要阿巧姐到厨房里去要洋糖,这样将她调遣了开去,就可以跟萧家骥说私了。“家骥,你信不必写了,我跟你说句话,你过来。”萧家骥走到床前,他说:“我决定马上回上海,你跟医生说一说;我无论如何要走。”“为什么?”萧家骥诧异“何必这么急?”

    “不为什么?我就是要走。到了上海,我才好打听消息。”胡雪岩又说“本来我的心冷透了。今天一早跟阿巧谈了半天,说实话,我的心境大不相同。我现在有两件事,第一件是救杭州,不管它病入膏盲,我死马要当活马医。第二件,我要做我的生意;做生意一步落不得后,越早到消息灵通的地方越好。你懂了吧?”

    “第二点我懂,头一点我不懂。”萧家骥问道:“你怎么救杭州?”

    “现在没法子细谈。”胡雪岩有些张皇地望着窗外。这是因为苗条一影,已从窗外闪过,阿巧姐快进来了。胡雪岩就把握这短短的片刻,告诫萧家骥跟医生私底下“情商”不可让阿巧姐知道。

    是何用意,不易明了;但时机迫促,无从追问,萧家骥只有依言行事。等胡雪岩喝完一碗桂圆洋糖蛋汤,阿巧姐收拾好了一切,医生也就到了。

    那医生颇负盛名,医道医德都高人一等。见胡雪岩人虽瘦弱,双目炯炯有光,大为惊异,一夜之隔,病似乎去了一大半,他自承是行医四十年来罕见之事。“这自然是先生高明。”胡雪岩歉意地问:“先生贵姓?”“张先生。”萧家骥一旁代答,顺便送上一顶高帽子“宁波城里第一块牌子;七世祖传的儒医。张先生本人也是有功名的人。”

    所谓“功名”想起来是讲过学的秀才“失敬了!”胡雪岩说:“我是白丁。”

    “胡大人太客气了。四海之大,三品顶戴无论如何是万人之上。”

    “可惜不是一人之下。”胡雪岩自嘲着纵声大笑。

    笑得太急,呛了嗓子,咳得十分厉害;萧家骥赶紧上去替他捶背,却是越咳越凶,张医生亦是束手无策,坐等他咳停。这一下急坏了阿巧姐;她知道胡雪岩的毛病,要抹咽喉,喝蜜水才能将咳嗽止住;萧家骥不得其法,自然无效。蜜水一时无法张罗,另一点却是办得到“萧少爷,”她忍不住在屏风后面喊:“拿他的头仰起来,抹抹喉咙。”

    是娇滴滴的吴侬软语,张医生不免好奇,转脸张望;而且率直问道:“有女眷在?”

    医生是什么话都可以问,不算失礼;但萧家骥却很难回答,一面替胡雪岩抹着喉头,一面含含糊糊地答道:“嗯,嗯,是!”张医生欲语又止;等胡雪岩咳停了才切脉看舌苔,仔细问了饮食起居的情形,欣慰地表示:“病势已经不碍,只须调养,大概半个月以后可以复原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,多谢!”胡雪岩拱拱手说:“家骥你陪张先生到你那里开方子去吧!”

    萧家骥会意,等开好方子,便谈到胡雪岩想回上海的话。张医生深为困惑“病人连移动床铺都是不相宜的。”他问“大病刚有转机,何可这样子轻率冒失?”

    “实在是在上海有非他到场不可的大事要办。”家骥说:“路上也只有一两天的功夫,请张先生多开几服调理药带去;格外当心照料,想来不碍。”

    “照料!那个照料?万一病势翻覆,我又不在船上;你们怎么办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萧家骥说“那就只好算了。”而间壁的胡雪岩耳朵尖,听了张医生的话,已经有了主意,请他到上海出诊,随船照料。

    等张医生开好方子,告辞上轿,阿巧姐自然也不必回避了,胡雪岩便当着萧家骥透露了他的意思。这个想法亦未始不可行;富室巨户,多有这样重金礼聘,专用车船奉迎的,但是眼前时地不同,阿巧姐和家骥都觉得不易办到。“他肯去当然最好;就怕他不肯。”萧家骥说:“第一、宁波的市面还不甚平靖,离家远行,恐怕不放心;第二、快过年了,宁波人的风俗,最重过年团圆,在外头做生意的,都要赶回家来,哪里反倒有出远门的?”

    “过年还早,我一定赶年前送他回来。”胡雪岩又说:“说不说在我,肯不肯在他;你何妨去谈一谈。”

    “那当然可以。我本来要到他清仪堂去撮药;顺便就看他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他也开着药店?”胡雪岩说“那太好了!就是他不肯到上海,我也想跟他谈谈。”

    胡雪岩想开药店是大家知道的;萧家骥心中一动,点点头说:“这倒或许会谈得投机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另外一回事,家骥,只要他肯去,他怎么说,我们怎么依他。还有,要投其所好。你懂我的意思吧?”“我懂,”萧家骥笑道“不过,恐怕要请了他来,你自己跟他谈。”

    去了一个多时辰,萧家骥回来了,说张医生答应来吃晚饭,又说他喜欢字画。问到邀他同行照料的话,萧家骥表示还不便开口;又说最好由阿巧姐来说,因为这是不情之请,只有女眷相求,容易成功。

    “这话也是。男人说话,一句就是一句,碰了钉子或者打了折扣,以后说话就不值钱了。阿巧,”胡雪岩问道:“你肯不肯说?”

    “本来是不肯说的,女人的话就不值钱;碰钉子、打折扣都不要紧?真正气数!不过——”她故意做个无可奈何的表情:“唉!不说又不行;只好我来出面了。”

    说停当了,要准备肴馔款客。胡雪岩认为不如到馆子里叫菜,比较郑重;阿巧姐也想省事,自然赞成;但萧家骥不甚同意,他肚子里另有一番话,要避着胡雪岩跟阿巧姐说。“胡先生,这些小事,你不必操心了,我要跟阿巧姐去商量。阿巧姐,我陪你到他们厨房里看了再说。”

    走到廊下僻处,估量着胡雪岩听不见了,他站住脚,要问她一句话。

    “阿巧姐,你是不是真的想帮胡先生办成功这件事?”“是啊!本来我不赞成的,不过他一定要这样做,我无论如何只有依他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无论如何要依他,那末,我有句话说出来,你可不能动手。”

    “不会的。你说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姓张的很关心你。也不知道他怎么打听到的,晓得你姓何;何姨太长,何姨太短,不停地问。”说到这里,萧家骥停下来看她的脸色。

    她的脸色自然不会好看,气得满脸通红:“这种郎中,狼心狗肺;杀千刀!”

    “是不是?”萧家骥很冷静地说:“我知道你要动气。”

    一句话提醒了阿巧姐,知道他还有未说出来的话;如果自己还是这样子,那些话就听不到了。转念又想,总怪自己的身分尴尬,何姨太出现在姓胡的这里,在人家看,当然也不是什么好女人;既然如此,就不妨动动歪脑筋了。这样转着念头,脸色自然就缓和了“随他去胡说八道,只要我自己行得正,坐得正好了。”她催促着“你再说下去。”“只为胡先生不走不可;要走,就非姓张的一起走不可。所以,我只好耍记花枪。阿巧姐,你是明白人,又看在胡先生分上,一定不会怪我。”

    话风不妙,阿巧姐有些吃惊,不过戒心起在暗中:表面上又是一种态度:“不会,不会。我晓得你是为他。你说出来商量。”

    “我在想,如果直言相谈,说请他一起陪到上海;他一定不会答应。这话等他一出口,事情就僵了;所以我灵机一动,说是:‘何姨太特为要我来奉请,晚上她亲手做两样菜,请张先生喝酒。一定要请你赏光。’他很高兴地答应了,说是‘一定来,一定来!’”

    这用的是一条美人计,阿巧姐心里当然不是味道;不过一想到是为胡雪岩,她自然就不会对萧家骥介意,她很平静地问道:“他还有什么话?”

    “自然还有话,他问我:‘何姨太为什么要请我?’我说:‘是因为你看好了胡道台,略表谢意。另外还有件事求你。’他一再问我什么事,我不肯说。回头全要看你了。”

    阿巧姐点点头,将他前后的话细想了一遍,心里有了主意;只是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。

    “问到我怎么会在这里?你是怎么告诉他的?”“我说:‘何姨太现在下堂了。她是胡道台的大姨子;苏州现在沦陷在那里,娘家回不去,只好来投奔至亲。’他说:‘怪不得!人在难中,谈不到避嫌疑;大姨子照料妹夫的病,也是应该的。’”

    阿巧姐明白,所谓“大姨子”是意指她有个妹妹嫁做胡雪岩的偏旁;关系如此安排,是疏而亲,亲而疏,不但她穿房入户,照料病人,可以说得过去,而且让色迷迷的张郎中希望不绝,才会上钩。

    阿巧姐十分欣赏萧家骥的机智,但也不免好笑“要死快哉!耐那哼想得出格介?”她用道道地地苏州话笑着说。

    萧家骥自己也笑了“看起来,他是想跟胡先生做‘连襟’;既然至亲,无话不好谈。”他提醒她说“这出戏包定唱得圆满,不过,要不要先跟胡先生说好?你自己斟酌。”

    阿巧姐考虑结果,认为不可不说,亦不可全说。她是在风尘中打过滚的,男人的心,别样摸不透;只有这一层上,她真是了如指掌。男人的气量大,固然不错,却就是论到夺爱,不能容忍;因为这不但关乎妒意,还有面子在内。

    于是略略安排了酒食,找个萧家骥不在眼前的机会,问胡雪岩说:“你是不是一定要姓张的郎中陪到上海?”“对!”胡雪岩答得斩钉截铁“他不陪去,你不放心。那就只好想办法说动他了。”

    “办法,我跟萧家骥商量好了。不过有句话说在前面,你要答应了,我们才好做。”

    一听就知道话中有话,胡雪岩信得过他们两人,落得放漂亮些“不必告诉我。”他说:“你们觉得怎么好,就怎么做。”“唷,唷,倒说得大方。”阿巧姐用警告的口吻说:“回头可不要小气。”

    这就不能不好好想一想了。胡雪岩自负是最慷慨、最肯吃亏的人,所以对这“小气”的两字之贬,倒有些不甘承受。转念又想,阿巧姐阅历甚深,看男人不会看错;看自己更不会看错,然则说“小气”一定有道理在内。

    他的心思,这时虽不如平时敏捷,但依旧过人一等,很快地想到萧家骥从家回来那时,说话带些吞吞吐吐,仿佛有难言之隐的神情,终于看出因头了。

    于是他故意这样说:“你看得我会小气:一定是拿我什么心爱的东西送他。是不是?”

    “是啊”你有什么心爱的东西?”

    “只有一样,”胡雪岩笑道:“是个活宝。”

    “你才是活宝!”阿巧姐嫣然一笑;不再提这件事了。

    张医生早早就来了。一到自然先我看病人,少不得也要客气几句;“多蒙费心,不知道怎么样道谢。谢过来吃顿便饭,真正千里鹅毛一片心;不过,我想总有补报的日子。张先生,我们交个朋友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我高攀了。”张医生说“我倒觉得我们有缘同样的病,同样的药,有的一服见效,有的吃下去如石沉大海;这就是医家跟病家有缘没有缘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萧家骥接口说道:“张先生跟我们都有缘。”“人生都是个缘字。”胡雪岩索性发议论“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到宁波,到了宁波也不曾想到会生病,会承张先生救我的命——。”

    “言重,言重!”张医生说“药医不死人,原是吉人天相,所以药到病除,我不敢贪天之功。”

    就这时门帘一掀,连萧家骥都觉得眼前一亮;但见阿巧姐已经着意修饰过了,虽是淡妆,偏令人有浓艳非凡之感。特别那一双剪水双瞳,眼风过处,不由得就吸住了张医生的视线。萧家骥知道阿巧姐跟胡雪岩的话说得不够清楚详细,深怕言语不符,露了马脚,赶紧借着引见这个因头,将他们的“关系”再“提示”一遍。

    “张先生,”他指着阿巧姐说:“这位就是何姨太;胡大人的大姨子。”

    胡雪岩几乎笑出声来。萧家骥的花样真多,怎么编派成这样一门亲戚?再看阿巧姐,倒也不以为意;盈盈含笑地裣衤任为礼,大大方方招呼一声:“张先生请坐!”

    “不敢当,不敢当。”张医生急忙还礼,一双眼睛却始终舍不得向别处望一望。

    “我们都叫何姨太阿巧姐。”萧家骥很起劲地作穿针引线的工作“张先生,你也这样叫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,是!阿巧姐。”张医生问道:“阿巧姐今年青春是?”“哪里还有什么青春?人老珠黄不值钱;今年三十二了。”“看不出,看不出。我略为懂一点相法;让我仔细替阿巧姐看一看。”

    也不知是他真的会看相,还是想找个借口恣意品评?不过在阿巧姐自然要当他是真的,端然正坐,微微含笑,让他看相;那副雍容自在的神态,看不出曾居偏房,更看不出来自风尘。

    张医生将她从头看到脚;一双脚缩在裙幅之中看不见,但手是可以讨来看的——看相要看手是通例;阿巧姐无法拒绝。本来男左女右,只看一只,也索性大方些,将一双手都伸了出来。手指象葱管那样,又长、又白、又细;指甲也长,色呈淡红,象用凤仙花染过似的,将张医生看得恨不能伸手去握一握。

    “好极了!”他说“清贵之相。越到晚年,福气越好。”

    阿巧姐看了胡雪岩一眼,淡淡一笑,不理他那套话,说一句:“没有什么菜。只怕怠慢了张先生!”随即站起身来走了。

    张医生自不免有怅然若失之感。男女不同席,而况又是生客;这一见面,就算表达了做主人的礼貌。而且按常理来说,已赚过分,此后就再不可能相见了。“但是,她不是另外还有事要求我吗?”想到这一点,张医生宽心了;打定主意,不论什么事,非要她当面来说,才有商量的余地。

    果然,一顿饭只是萧家骥一个人相陪;肴馔相当精致,最后送上火锅,阿巧姐才隔帘相语,说了几句客气话,从此芳踪杳然。

    饭罢闲谈,又过了好些时候,张医生实在忍不住了;开口问道:“不是说阿巧姐有事要我办吗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等我去问一问看。”

    于是张医生只注意屏风,侧着耳朵静听;好久,有人出来了,却仍旧是萧家骥,但是屏风后面却有纤纤一影。

    “阿巧姐说了,张先生一定不会答应的,不如不说。”“为什么不说?”张医生脱口答道:“何以见得我不会答应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就说吧!”是屏风后面在应声。

    人随话到,阿巧姐翩然出现。衣服也换过了,刚才是黑缎灰鼠出锋的皮袄,下系月白绸子百褶裙;此刻换了家常打扮,竹叶青宁绸的丝绵袄,爱俏不肯穿臃肿的棉裤,也不肯象北地胭脂那样扎脚;是一条玄色软缎,镶着极宽的“栏杆”的撒脚裤。为了保暖,衣服腰身裁剪得极紧;越显得体态婀娜,更富风情。

    有了五六分酒意的张医生,到底本心还是谨饬一路的人物;因为艳光逼人,意不敢细看,略略偏着脸问道:“阿巧姐有话就请吩咐。是不是要我格外细心替你拟张膏滋药的方子?”

    “这当然也要。”阿巧姐答说:“不过不忙。我是受了我妹妹的重托,不放心我这位至亲一个人在宁波;我又不能常川照应;就是照应总不及我妹妹细心体贴。我在想,舍亲这场大病,幸亏遇着张先生,真正着手成春,医道高明;如今一定不碍了。不过坐船到上海,没有张先生你照应,实在不放心。那就只好——。”说到这里,她抽出腋下的乡花手绢,抿着嘴笑了一下,仿佛下面的话,不好意思出口似的。

    在张医生;那沥沥莺啭似的声音,听得他心醉不已;只顾欣赏声音,不免忽略了话中的意思,见她突然停住;不由得诧异。

    “怎么不说下去。请说,请说,我在细听。”

    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,细听而竟听不出来,可见得心不在焉。萧家骥见他有些丧魂落魄的样子,便向阿巧姐使个眼色,示意她实话直说,不必盘马弯弓,宛转透露了。“好的,我就说。不过,张先生,”阿巧姐一双大眼珠灵活地一闪,做出象娇憨的女孩子那样的神情:“等我把话说出口,你可不能打我的回票!”这话相当严重,张医生定定神,将她的话回想了一遍,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,倒有些答应不下了。

    “是不是?”阿巧姐意轻声对萧家骥说“我说不开口的好;开了口白白碰钉子——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这话。”张医生不安地抢着说“你的意思我懂了。我在想的,不是我该不该陪着去。”

    “那末是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是病人能不能走?这样的天气,跋涉波涛,万一病势反复,可不是件开玩笑的事。”

    话说得有理,但究竟是真话,还是托词,却不易估量;阿巧姐也很厉害,便有意逼一逼;却又不直接说出来,望着萧家骥问:“张先生不是说,一路有他照应,就不要紧吗?”“是!有张先生在,还怕什么?”

    两人一唱一和,倒象张医生不肯帮忙似的,使得他大为不安,但到底还不敢冒失;站起身来说:“我再看看病。”在隔室的胡雪岩,将他们的对答,只字不遗地听了进去;一半是心愿可望达成,心中喜乐,一半是要隐瞒病情,所以诊察结果,自然又显得大有进境。

    这时候张医生才能考虑自己这方面的情形。兵荒马乱,年近岁逼,实在不是出远门的时候;但话说得太慷慨,无法收科或者打折扣;同时也存着满怀绮想,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个与阿巧姐海上同舟的机会,终于毅然答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这一下,胡雪岩自然感激不尽;不过张医生所要的是阿巧姐的感激。此中微妙,胡雪岩也看得很清楚;所以用红纸包了一百两银子,让她亲手致赠。

    “医家有割股之心。”张医生摇着双手说:“谈钱,反倒埋没我的苦心了。”

    话说得很漂亮,不过阿巧姐也深知他的这片“苦心”越发要送;因为无法也不愿酬答他的“苦心”当然,这只是深藏在她心里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张先生,你的苦心我知道。这是我那位‘妹夫’的一点小意思;他说了,若是张先生不受,于心不安,病好得不快;他就不敢劳动大驾了。”

    张医生将她的话,细细咀嚼了一遍“你的苦心我知道”这几个字,简直就象用烙铁印了在心版上,再也忘不掉的了。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我也只好老脸皮收下。不过——。”他没有再说下去。为了要在阿巧姐面前表示她这番交情,完全是卖给她的,他决定要补还胡雪岩的人情;投桃报李,想送两样贵重补药。但话不必先说,说了味道就不够了;因而缩住了口。

    “那末,要请问张先生。”萧家骥插进来说“预备哪天动身?”

    “越早越好。我要趁年里赶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一定赶得回来的。”萧家骥盘算了一下,作了主张:“我尽明天一天预备;后天就动身怎么样?”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